根據DPP研究顯示, 患上早期糖尿病的病人如果能夠減重5-7%,在3年研究裏 ,與沒有減重的病人相比 ,能減少58%進入糖尿病。另外,亦表示在Look AHEAD的研究中,在一年內減重8.6% 的病人,血壓、血糖、高密度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都有明顯的改善。研究再伸延至9.6年,雖然體重減緩上升,但所需用的糖尿藥,血壓藥及膽固醇藥都有所減少。而在 Direct Trial中, 患上糖尿病年之內,並且不需要注射胰島素 ,衹要減重15%, 就算是正服用糖尿藥的患者,亦能把糖尿病逆轉及停藥。這都證實了體重對糖尿病的控制 、預防及逆轉是相當重要。
但在DPP及Direct Trial研究中所用的減肥方法,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實踐。有見及此,近年有很多研究 關於斷食法(Intermittent fasting or time restricted eating ),以協助病人達到減重15%的目標。那麼,斷食法減肥有效嗎?就讓糖尿病專家,張偉成醫生告訴你。
甚麼是斷食法?
斷食法一般是指 一段時間不進食,張偉成醫生表示當中有
- 隔天進食: 一天進食,隔天只進食25%的能量
- 5天進食2天不進食 ( 5:2 )
- 16:8
- 早上不進食(8小時進食窗口,由下午1:00至8:00)
- 晚間不進食(8小時進食窗口,上午8:00至下午15:00)
斷食法如何能夠減重?
張偉成醫生表示這牽涉複雜的生理反應,到現在仍未全完清楚明白。但簡單而言,在禁食期間身體會燃燒身體的血糖,繼而分解肝糖,當肝糖減少或用盡,人便會進入輕度低血糖,身體會開始分解儲存的脂肪,產生油離脂肪酸(free fatty acid),並在肝臟轉化為酮(ketone ),從而提供能量。進入輕度血糖低的訊號就是肚餓,餓得越久,消脂越多,斷食時間越長,減重效果就愈理想。
如何選擇斷食法方式?
在實行斷食法當中,最難跟從的就是5天進食2天不進食的5:2斷食法。比較容易跟從的是16:8 斷食法。很多病人都怕那麼長時間不進食會很肚餓,張偉成醫生表示,其實肚餓的感覺只在最初的2至3天出現,當身體習慣或意識到在某時段沒有食物可以進食時,身體就會自動啟動消脂來提供能量,很快就沒有了肚餓的感覺。
在比較早上進食(early time restricted eating)及晚間進食(late time restricted eating)的斷食法中,有一些研究發現,早上進食的方法,在新塵代謝指數上有明顯的優勢,特別對降低空腹血糖、降低胰島素抗性、提升胰島素敏感度、降低血壓及體重下降方面都有顯著效果。張偉成醫生表示,亦有研究發現兩者在減重及新陳代謝控制分別不大。但基於社交活動關係,晚間進食斷食法的遵從性及持久性會相對較低。一般而言,當身體習慣了晚間不進食時,身體便不會感覺肚餓;但因外出社交應酬多發生於晚上,容易中斷晚間斷食的進行,斷食者會發現,於社交後的第二天晚上,很大機會出現肚餓的感覺,徙而導致減肥失敗。因此,張偉成醫生建議,在選擇斷食法的時候,必須先考慮本身的社交活動情況,選擇一個最合適而又可持久斷食的時段。
斷食法不足以預防及逆轉糖尿
整體來說,一般斷食法可達到1-4 %的減重效果,但張偉成醫生表示,這對預防糖尿(早期糖尿病患者)或逆轉糖尿(糖尿病患者)還未算達標,患者仍需配合更多運動或其他減重方法,如進行超低卡路里或生酮飲食,才能達到更高的減肥效率。 下一次,再與大家分享超低卡路里及生酮飲食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