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壓是血液流經血管時所產生的壓力,無論是過高或過低都有可能引發健康問題,因此血壓能直接反映身體狀況,尤其是心血管的健康。但血壓標準是什麽?如何判斷分析血壓正常值?閲讀本文,我們將深入探討血壓正常值、高血壓與低血壓的成因及症狀,並提供日常保健方法,有助了解健康狀況,維持穩定血壓。
男女血壓正常值有分別嗎?
越來越多研究顯示,男女之間的血壓正常值可能存在差異。通常在健康狀態下,成年女性的血壓標準平均低於男性,當中大部分體型纖瘦的女生,血壓都低於正常值。而女性上壓較低時,反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。
不同年齡層的正常血壓範圍
部分人可能會認為隨著年齡增長,血壓會自然升高,所以存在不同年齡的標準血壓。但其實根據眾多研究與臨床經驗顯示,不論年齡,正常的血壓範圍都是120/80 mmHg。假如對血壓標準有任何疑問,請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。
低血壓
低血壓(Hypotension)指的是血壓低於正常範圍,血壓下降至低於90/60 mmHg,上壓低於90 mmHg,而下壓低於60 mmHg。
如何判斷低血壓?
除了能定時測量血壓,觀察血壓正常值外,更可從症狀中判斷。低血壓的症狀輕重因人而異,通常會有以下常見症狀:
- 頭暈:低血壓的常見症狀之一,當血壓下降時,大腦可能因無法得到足夠氧氣和營養,導致眩暈。
- 疲倦無力:身體因無法補充足夠的氧氣和營養,容易感到虛弱或疲勞。
- 心悸:心臟為了彌補血壓不足,會加快跳動,令人感覺心跳加速或不規律。
- 視力模糊:雙眼需要足夠的血液供應,因此低血壓可能導致視力模糊、眼前發黑。
- 暈眩:嚴重低血壓可能導致暈眩、失去平衡,甚至昏倒,增加跌倒的風險。
- 冷汗、噁心、嘔吐、四肢冰冷等亦是低血壓的症狀。
導致低血壓的可能原因
低血壓的成因眾多,以下為各種因素:
- 懷孕:孕期身體經歷不少轉變,當中荷爾蒙變化導致血管快速擴張,因而出現血壓降低的情況。通常懷孕24週或之前的孕婦,較常出現低血壓,而分娩後血壓便會恢復至懷孕前的水平。
- 心臟疾病:心臟衰竭、心律不正等,亦有可能引發低血壓。
- 內分泌失調:甲狀腺功能低下、腎上腺功能不全會導致血壓降低。
- 脫水:發燒、嘔吐、嚴重腹瀉、過量服用利尿劑及劇烈運動都會導致脫水,而身體缺水會令血容量減少,從而導致低血壓。
- 過敏反應:嚴重過敏反應可導致血壓大幅下降。
- 營養不良:缺乏維他命B12、葉酸及鐵可能導致貧血,從而引發低血壓。
- 失血過多:腸道失血或經血過多也會引致血壓低
如何控制低血壓?
低血壓會影響生活品質,甚至帶來潛在的健康風險,以下為有助控制低血壓的方法:
- 補充水分:定時攝取水分,保持身體水分充足,增加血液循環。
- 均衡飲食:攝取含有維他命B12、葉酸的食物及適量的鹽,改善血液循環。
- 適度運動:規律運動能增強心肺功能,改善血液循環;但應避免劇烈運動,以免血壓下降得過快。
- 適當藥物治療:若低血壓是由其他疾病或藥物引起,則需要適當藥物治療。
-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: 頻繁變換姿勢,有助於預防姿勢性低血壓。
- 彈性襪:改善血液循環,幫助血液回流心臟,減少下肢血液淤積。
高血壓
高血壓(Hypertension)指的是血壓高於正常標準,上壓持續處於或高於140 mmHg,或下壓持續處於或高於90 mmHg。長期高血壓會增加罹患心臟病、中風、腎臟病等疾病的風險,需要格外留意。
怎麼判定高血壓?
高血壓一般沒有明顯病徵,除非因血壓太高導致眩暈、視線模糊、頭痛、臉部潮紅及疲倦等症狀。因此,建議定時測量血壓是否符合標準範圍,避免因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引至各種併發症。假如您出現以上症狀,請盡早就醫,並由醫生進行專業診斷及治療,及時控制病情。
引起高血壓的常見原因
高血壓的成因能分為兩大類別:
- 原發性高血壓:超過9成血壓高都源自原因不明的原發性高血壓,與遺傳、年齡及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係。其實,大部分原發性血壓高背後都是因為胰島素抗性所引致,但佔比尚代研究。
- 續發性高血壓:由腎臟疾病、內分泌疾病、主動脈、腎動脈血管狹窄及藥物副作用等因素導致。
而高血壓的風險因素為:
- 吸煙
- 肥胖過重
- 缺乏運動
- 攝取過量鹽分
- 過量飲酒
- 年齡增長
- 家族中患有高血壓病史
如何控制高血壓?
高血壓作為慢性疾病,需要長期管理。而除了遵照醫生的處方服藥外,調整生活習慣也是控制高血壓的關鍵。以下是有助於控制高血壓的方法:
- 定期監察血壓正常值:測量血壓並記錄數據,以便追蹤血壓變化。
- 均衡飲食: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,並維持低鈉飲食,少吃加工食品及腌製食品。
- 規律運動:培養進行帶氧運動的習慣,每星期進至少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。
- 避免飲酒、吸煙: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導致血管收縮,增加血壓;過量飲酒亦會升高血壓。
- 控制體重:適當減重能有助降低血壓,建議控制BMI於18.5到24.9之間。
- 舒緩壓力:學習放鬆技巧,管理壓力並保持心境開朗。
根據每人的身體狀況及病情不同,治療方案亦會有所差異,建議諮詢醫生,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血壓值範圍與檢查頻率建議
高血壓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因此建議成年人最好定期量度血壓,及早發現可以盡快治療,控制病情,進一步降低併發症風險。而對於正在接受高血壓治療的患者來説,定期測量血壓可以評估治療效果,及時調整用藥。以下根據不同血壓水平而建議檢查頻率,以供參考:
血壓分類 | 血壓水平(mmHg) | 建議檢查頻率 | |
上壓 | 下壓 | ||
理想血壓 | 低於120 | 低於80 | 每兩年進行檢查(75歲以上的人士,最好每年檢查一次) |
正常血壓 | 120-129 | 80-84 | 每年檢查一次 |
正常高值血壓 | 130-139 | 85-89 | 每半年檢查一次 |
高血壓 | 140或以上 | 90或以上 | 盡快約見家庭醫生進行診斷評估 |
醫生或會根據患者過往血壓數據、有否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等而調整檢查頻率,建議向醫生諮詢詳情,獲取專業意見。